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最确定的自己!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未来经济怎么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这次会议非常客观中肯地评价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既看到信心,也直面问题。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实实在在在的经济数据基础之上的。
一季度中国 GDP 增速为4.5%,较 2022 年同期增长了 4.5%。
“三驾马车”同时发力:
消费“暖”。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10.6%。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
投资“稳”。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继续对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外贸“韧”。在外需走弱压力下,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8.4%,比前两个月大幅回升7.5个百分点。
深海官察以为,这次会议客观地看到了形势向好,更清醒地认识到了发展的隐患、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虽然这段直面问题的文字不足百字,但力透千筠、清醒深刻。
在不确定性中复苏是当前经济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是指,复苏环境的不确定性并未持续收敛;“复苏”是指,我们正在努力摆脱三年来全球疫情等因素综合造成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世界经济运行增长态势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2.9%,比2022年低0.5个百分点。在国际高通胀背景下,一些经济体的紧缩货币政策趋势可能还会延续,这会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国际环境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问题将加大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
一个数据印证了“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主要包括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这是不久前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一项结果。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中国经济复苏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正如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戴维·法尔斯坦所言,2023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这得益于中国一直坚持开放的政策,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如何让这种经济好转的恢复性变成持续性?
这次会议提出了统筹推动四个“持续”的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如何在这个不确定性世界中寻求确定性,做最确定的自己?
这次会议彰显鲜明的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怎么干”的六大举措:
1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2
恢复和扩大需求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3
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
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4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5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6
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
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声明|根据中国政府网等新闻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往期推荐